2月15日,一则“胖东来因红内裤掉色事件重罚6名高管”的消息冲上热搜,短短三小时阅读量破亿。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因企业53页调查报告中的“百万追责”和“自曝家丑”的操作,将商业伦理与品牌危机管理推向了舆论风暴中心。

事件始于2月4日,一名有一定基础粉丝量的博主在抖音发布视频称,从河南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严重掉色并导致皮肤过敏。视频迅速发酵,网友调侃“穿的不是内裤,是掉色盲盒”,更有消费者质疑胖东来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面对舆情,胖东来在24小时内下架涉事品牌所有产品,并宣布对全部门店内裤、内衣启动全面复查,动作之快被网友称为“超市界的危机公关教科书”。

2月14日,胖东来发布的53页调查报告却让事件走向戏剧化反转。报告显示,经三家权威检测机构鉴定,涉事“富妮来”品牌内裤各项指标均合格,掉色可能因个体肤质差异导致。然而,胖东来并未因此“甩锅”,反而以近乎严苛的标准问责管理层:实习班长、值班课长、客诉主管被直接免职,处长、店助、店长连带降级六个月,并向顾客支付500元投诉奖金及全额医疗费用。更引发争议的是,胖东来在报告中指出,涉事博主在未取得医学鉴定结果前发布“误导性言论”,将对造谣者追责不低于100万元赔偿,被网友称为“最刚零售商”。

这场风波暴露出零售巨头的管理悖论。一方面,胖东来以“零容忍”姿态自罚三杯,其《客诉处理标准》中“顾客投诉必奖500元”的条款再度引发热议,有消费者称赞“这才是把顾客当上帝”;另一方面,对基层管理者的重拳处罚引发职场争议,有员工匿名吐槽“合格产品却要背锅,寒了员工心”。更耐人寻味的是追责百万的声明,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博主陈述属实,企业恐难胜诉,但胖东来显然试图通过高调维权重塑品牌形象。

截至发稿前,涉事内裤已重新上架,但社交平台上的争论仍在升级。支持者认为胖东来用真金白银践行了“不满意就赔钱”的服务承诺,反对者则质疑其“用员工祭天平息舆论”。这场红内裤引发的商战启示录,或许正印证了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那句名言:“危机面前,企业的诚意不是道歉信,是刮骨疗毒的决心。”

而事件的女主人公却悄悄删掉了所有相关视频,更有一些网友说在看内裤女在家直播的时候看到了本该在胖东来里面的购物车。
(本文综合胖东来官方调查报告及多方信源,涉事博主回应尚未披露,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胖东来53页调查报告回应红内裤掉色##你觉得胖东来要求内裤女赔偿是正确的吗##谁能告诉我胖东来内裤女是买了内裤直接穿身上,还是洗了以后穿身##胖东来的红内裤事件调查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