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风波将知名餐饮连锁品牌杨铭宇黄焖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3月12日,新京报的暗访报道如同一面镜子,揭开了杨铭宇黄焖鸡部分门店背后隐藏的乱象:过期食材、剩菜回收、色素牛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消费者们震惊不已。

杨铭宇黄焖鸡风波:食品安全风波背后的品牌沉浮(图1)


**一、暗访曝光:乱象频出,触目惊心**

在新京报的暗访报道中,杨铭宇黄焖鸡部分门店的餐饮乱象被一一揭露。员工们将顾客吃剩的菜品回收后进行二次加工,重新端上餐桌;隔夜变黑的牛肉经过色素“美容”后,冒充新鲜产品出售;无证员工随意上岗,食品安全隐患重重。这些画面不仅令人咋舌,更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瞬间崩塌。

杨铭宇黄焖鸡风波:食品安全风波背后的品牌沉浮(图2)


**二、舆论哗然:品牌形象受损严重**

报道一出,瞬间引发舆论哗然。消费者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杨铭宇黄焖鸡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面对舆论压力,杨铭宇黄焖鸡总部迅速作出回应,注册微博发表致歉声明,并公布了一系列整改举措,包括涉事门店停业、全国门店深度排查、全员强化培训与考核等。

杨铭宇黄焖鸡风波:食品安全风波背后的品牌沉浮(图3)


**三、政府介入:挂牌督办,严肃处理**

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向山东省食药安办、河南省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两地核查处置工作实行挂牌督办。政府部门的介入进一步表明了对此事件的重视程度,也为杨铭宇黄焖鸡的整改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四、品牌反思:食品安全为何屡屡失守?**

尽管杨铭宇黄焖鸡在公司官网上多次强调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但此次事件并非个案。早在此次曝光之前,杨铭宇黄焖鸡已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外界关注。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们反馈的异物、虫子、大铁丝和老鼠屎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暴露了品牌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五、开店放缓:品牌扩张遭遇瓶颈**

近年来,杨铭宇黄焖鸡的开店速度明显放缓。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杨铭宇黄焖鸡每年新开门店数量逐年递增,但到了2024年,全年开店数降至317家。进入2025年,年内目前仅开设14家门店。与2021年一度突破6000家的规模相比,门店数量大幅减少。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下降,也揭示了品牌在扩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六、未来展望:能否重塑品牌形象?**

面对此次危机,杨铭宇黄焖鸡能否真正痛改前非、重塑品牌形象?这是一个摆在品牌面前的重要课题。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任何品牌都无法忽视。未来,杨铭宇黄焖鸡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以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同时,品牌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扩张策略,确保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忽视对食品安全的坚守。

**结语: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杨铭宇黄焖鸡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大型餐饮连锁品牌还是小型餐馆,食品安全都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希望杨铭宇黄焖鸡能够以此为契机,彻底整改,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毕竟,在餐饮行业,口碑才是最重要的金字招牌。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杨铭宇黄焖鸡的后续发展,期待其能够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的期待。